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VR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集聚模式
发布时间:2019-09-12 浏览次数:
  
导读:虚拟现实(VR)产业链覆及五大类多个垂直领域。硬件、软件、应用、内容、分发平台等五大类构成了虚拟现实产业体系的核心。

  虚拟现实(VR)产业链覆及五大类多个垂直领域。硬件、软件、应用、内容、分发平台等五大类构成了虚拟现实产业体系的核心。其中,硬件和软件构成了虚拟现实产业的终端产品,应用包括各应用领域的应用软件和应用分发,内容包括各应用领域的内容制作、内容运营。互联网连接虚拟现实各产业链环节。

  七大力量齐推动,促进VR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。用户、技术研发者、硬件商、软件开发者、内容制作商、渠道分发商、投资机构七大主体共同推动产业发展,并正在形成一条集工具设备、行业应用、内容制作、分发平台、相关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。

  从目前的中国市场发展现状来看,国外厂商占据市场主导,国内企业尚处于追赶阶段。并且,芯片、传感器、定位器、AMOLED、嵌入式微投影、摄像头、存储器等构成VR产业基础元器件,并成为中国VR产业发展的技术突破难点与关键。

  芯片领域国外巨头垄断市场。视觉处理芯片是虚拟现实的发展热点,在国外巨头盘踞的情况下,国内芯片企业也积极研发布局,不断拓展市场份额;SSD固态硬盘直接影响虚拟现实使用体验,但由于成本较高,主要应用在高端设备,市场被美光、三星等国外厂商把持。

VR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集聚模式

  传感器领域国内涌现大批技术实力企业。动作捕捉及视觉传感器成为虚拟现实底层硬件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,国内也涌现出一批技术实力较强的创业企业。显示配件领域我国处于追赶阶段。AMOLED 由于技术体系与关键工艺尚未定型,目前我国尚处于追赶阶段,发展水平略高于日本,但与产业主导者韩国三星、LG 技术仍有差距。

  传统电子信息大厂。利用行业技术及资源积累优势介入,未来发力点在技术突破引领和产能扩张。互联网科技巨头。利用资本及人才吸引优势介入,未来发力点在技术突破、产品研发。中小创业企业。自主研发创新介入,夹缝求生,易被并购,难以做大,未来发力点在成果应用与新产品研发。科研院所。紧跟前沿共性技术,关注战略意义,依托雄厚人才资源介入:如芯片、传感器,未来发力点在共性技术突破与重大成果应用。

  市场规模方面,硬件设备领域国产设备市场逐渐扩大,并且,显示输出设备(PC/主机外接头盔、手机盒子(VR眼镜)、一体机、大型空间)、输入反馈设备(操作控制设备、监测捕捉设备、其他配套设备)、全景拍摄设备(全景摄像机、其他辅助设备)成为VR硬件终端的核心设备。技术和系统方面,国内外差距呈现逐渐缩小态势。

  虚拟现实硬件设备领域国产设备市场扩大。国内虚拟现实设备领域已经打破索尼、HTC、Oculus等寡头时代,国产一体机和头显销量上升,市场份额逐渐扩大,其中,PC外接头显市场规模领先,移动头显销量较大,一体机入局厂商逐渐增加,未来有望成为主流VR设备。

  技术和系统领域国内外差距逐渐缩小。虚拟现实即将进入以感知交互和内容制作为主的发展阶段,交互技术和VR引擎领域将率先爆发,国内企业在动作捕捉、手势识别、体感交互、眼球追踪等领域与国外领先企业差距逐渐缩小。

  传统电子信息企业、跨行业巨头、创业企业等三类主体成为VR终端产品产业发展主要的推动者。各主体介入方式各不同,其中,传统电子信息企业以发挥自身优势开拓新盈利板块,通过自主研发方式介入,如三星、微软、SONY;跨行业巨头在市场驱动下紧抓消费新趋势,以并购投资+自主研发的方式介入,如腾讯、Facebook、暴风;创业企业紧抓资本市场利好及低门槛创新机遇,以模仿+自主创新方式介入,如乐相、灵镜、3Glasses。

  非一线城市从政策发力,积极导入产业资源。江浙一带沿海城市、川渝等内陆城市均积极投入研发力量,搭建产业导入环境。二三线城市积极研究顶层设计,VR规划遍地开花。在政策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,即设立专项基金,用于重大项目支持、产业主体补贴等;组建产业联盟,建立校企合作、人才培养、资源对接、技术信息共享、创新创业服务等服务体系;推动基地建设,抢抓市场,对接顶层设计,布局产业一线;营造科研氛围,成立产业研究院、引进国际实验室、组织国际博览会;开展应用试点,旅游等垂直行业为切入口,有侧重、有想法地铺展VR蓝图。